顯示具有 素食相關知識- 素食營養學堂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素食相關知識- 素食營養學堂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談談「佛教」與「吃素」

有格友質疑為何吃素還可以吃蛋或奶呢?


其實吃素的原因與種類會因各種因緣有所不同


所以並非吃素的人全部都是吃「全素」


當然能吃「全素」是很好,但如果因元還沒俱足,那就一步一步來


如果,以佛教的吃素觀念而言


一、佛陀時代吃「三淨肉」


佛陀時代,佛陀沒吃素,出家眾也沒吃素


因為印度的文化傳統、社會背景,沒有素食的習慣


出家眾是以「托缽」的方式來乞食,信徒給甚麼就吃甚麼


但佛陀有規定吃「三淨肉」


1.沒有見到殺生


2.沒有聽到被殺聲音


3.不是特地為我而殺


在佛教戒律或經典中,是找不到吃素的根據


二、佛教傳入中國


摩揭陀國(Magadha)的孔雀王朝(Maurya)阿育王(Asoka,前268一前232)統一了印度


阿育王將佛教定為國教,此後便逐漸向外傳播。


佛教究竟何時傳入中國,有許多的說法


東漢明帝(57一75)夜夢金人頂有白光,乃遣蔡愔、秦景等西行求佛法


在月氏遇到來自天竺的沙門攝摩騰和竺法蘭二人


而到東漢尤其是桓帝(146一167)、靈帝(167一189)間才逐漸流行開來。


三:中國佛教何時提倡吃素呢?


既然佛陀時代,僧尼並未吃素,乃至初傳至中國期中國僧尼也未吃素,那從何時中國佛教吃素呢?


中國僧尼吃素是源自南朝的梁武帝蕭衍(464年-549年),特有的規定


梁武帝蕭衍,是南北朝梁朝的開國皇帝,也是南朝在位時間最長(四十八年),享年89歲


梁武帝發心吃長素是讀《楞伽經》時,佛講:「菩薩大慈大悲,不忍心吃眾生肉」


他很受感動,發心吃長素。他是佛門的大護法,希望出家人響應,演變成中國佛教素食的特色


梁武帝除了不吃葷食,也不喝酒,不聽音樂,曾四次捨身同泰寺,在重大的祭祀和宴會場合也禁止食肉


積極推廣《斷酒肉文》和《梵網經》,憑借政治力量,終於成功推行了佛教的全面素食


四、吃素的重點


現今佛弟子吃素,除了「慈悲心」外,最重要就是「尊重生命」


所以有很多學佛的朋友,就會選擇以以漸進的方法來吃素


初一、十五日,或六齋日、十齋日吃素


乃至現在全世界為了環保愛地球所提倡的「周一無肉日」,一週吃一天素


或者平日只吃肉邊菜、三淨肉都可以。


提到肉邊菜就想到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故事


五祖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六祖惠能大師後,他明白惠能大師一下子成為宗門祖師,門下的弟子不會服氣,所以要他深夜離開。


惠能大師為了避開四處爭奪衣缽的人,在獵人隊中藏身了十五年


惠能大師在獵人隊裡見到獵人捕捉的很多動物,如果是幼小的、懷孕的,就把牠們放了


打獵的網子不密,他就網開一面,讓動物逃生


但是獵人每天把捕獲的獵物拿來作下酒的飯菜,惠能大師他是吃甚麼呢?


當獵人們把打來的野獸升火煮食,惠能大師就去找些可以吃的樹葉、野菜回來,也放在鍋裡煮


人家笑他有肉不吃,他就說:「我只吃肉邊菜!」


可見,惠能大師真正懂得吃素的意義,真正懂得修行的人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學佛重點不在於吃素與否、全素與否,重要的是「慈心」、「淨心」,這才是學佛、吃素之要。


因為,學佛絕對不只是吃素而已,但能吃素乃至全素,還是值得鼓勵!


我們要用更寬廣、包容的心去接受彼此,因為每個人的因緣、狀況都不同 


類風濕性關節炎 飲食建議

好久沒寫營養專業的文章啦 趁著假日趕緊補一下


那天朋友詢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 要吃什麼?


小紀簡單的說明一下 :


 


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


當自己身體的「免疫系統」除了對抗外來的敵人外,還會攻擊自己正常的細胞組織,當他常常侵犯攻擊 四肢、關節、肌肉等部位,產生  紅 腫 痠 痛(發炎反應)甚至僵硬等現象時,就要注意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了。


在經過醫師及科學的檢驗即可判定。


 


為什麼會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


從流行病學的觀點來看,與遺傳、感染、外在環境、內在心理、荷爾蒙等等都被認為可能與疾病有關。


 


目前的治療方式


此病因源自於免疫系統失調,攻擊身體產生過度發炎反應,所以西醫以 抑制過度發炎為主; 中醫則依體質輔以健脾補腎、溫經散寒、化瘀通絡等方式。中西醫都有其特有的治療方式,雖然目前吃西藥,或許會有副作用,但是小紀建議,無論是西醫或者中醫治療都要給它一段時間的療程,這段治療期間不要任意的減藥或停藥,不然會延誤治療的時機。若此療程中有不舒服的症狀,要立即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,是否需要換藥或減藥。


 


飲食建議 :


先說小紀對此疾病的看法..


先要有正念來面對它,沒有任何一個疾病是可以永久根治不復發;也沒有任何一個疾病是沒藥醫無法救治的,要常常關心他的狀況但情緒又不要被他影響,一直保持樂觀正念歐!!


再談飲食觀點..


因為此疾病的原因是 過去的因素導致現在的免疫系統失調,那若能使未來的免疫系統回覆正常,不就ok啦!!


身體大部分的細胞會經歷過死亡. 重生,所以,只要免疫系統的新生細胞是健康的,就不會失調,那有朝一日此健康的細胞能完全汰換生病的細胞,那身體就健康摟!!


所以,從現在開始要吃使細胞健康的食物.


 


1.      優質的蛋白質- 是建構免疫細胞很重要的營養素。


2.      攝取多樣蔬菜水果,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


3.      攝取與關節有關的膠質食物,如珊瑚草、木耳、銀耳、山藥、海藻、海帶等。


4.      攝取與鈣質有關的食物,如穀類、豆類、深綠色蔬菜及奶類食物。


5. 富含ω-3的食物可抑制發炎反應,有機會就吃些,堅果類食物,如核桃、松子、亞麻籽、栗子


     等豆類也有。但不要過量!!


6. 有些體質不宜吃太補的藥膳,如薑母鴉 .羊肉爐 ,十全大補等


7. 少吃油炸刺激食物、加工食品、甜食等。


8. 適當運動、飲食均衡、維持好心情


當然最重要的是 ~~ 祈請佛菩薩加持,擁有一顆平穩安定的心,來面對一切!!



 


* 這兒有些資訊可參考 :


 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http://www.raag.org.tw/


 


禽流感來襲,如何自保

近來,禽流感新聞沸騰,多人詢問小紀相關問題,例如,


可以吃雞蛋嗎?可以吃布丁嗎?蛋糕有沒有問題????


先簡單說明 什麼是禽流感?


禽流感就是禽類動物(如鳥類.雞.鴨.鵝等)被病毒感染得了流行性感冒,就像人也會得流行性感冒一樣


以此觀點來說,禽流感要關注三方面的問題:


一、避免吃到禽流感病毒的食物


       目前研究只要將食物煮熟超過100度,禽流感病毒就會被殺死


       建議:吃蛋的朋友,目前不要吃生雞蛋、蛋蜜汁、蛋黃未熟的溏心蛋.荷包蛋及含蛋的沙拉醬等等


二、注意雞隻預防性投藥衍生的問題


        禽流感疫情早已所聞,有些養雞戶擔心雞隻得禽流感,有可能會餵食預防感染的食物或藥品


        正常情形動物用藥會代謝掉,但需要一段時間


        所以人類吃這些雞隻或雞蛋,有可能會吃進這些殘餘的藥品。


        人類正常情況下也會代謝殘餘藥品,但要避免累積過量


        建議:目前少吃雞肉、雞蛋,或者選擇有信用的店家購買。政府推薦CAS標章的產品可以參考 


三、禽流感的病毒會不會傳染給人類?


        目前少有案例,雖然1997年在香港即有人類感染禽流感的案例,但目前仍未流行,而且科學家也持續在研究預防疫苗,所以過度恐慌


        建議:注意個人飲食衛生習慣,不要直接接觸動物糞便及提昇自我免疫力,多運動、飲食要均衡 



放輕鬆~要細心但不過度擔心喔!


要注意~中風前兆

昨天同事她母親半邊中風,目前在醫院治療


原來她母親前天說:半邊的手腳麻


手腳麻,就帶母親去看骨科


但了隔天早上發現半邊都沒力氣,才知嚴重性,趕緊送醫治療


去年大舅舅也是急性中風,在加護病房住了很久,目前還是復健中


其實,一般中風還是有些徵兆,尤其是對於罹患高血壓、糖尿病的人更要小心..


平時注意 :


1. 要每天定時量血壓


2. 早上起床動作不要太快,在床上先坐定,用手腳搓揉暖身後再下床,


     下床時腳先站穩後才可以起身歐!


3. 睡前小酌可以,但最好不要喝醉酒


4. 晚上可以泡泡腳,讓身體末梢循環好一點


5. 要預防便秘,多吃蔬果纖維食物


6. 家人平時要幫忙注意,老人家沐浴要注意水溫及浴室溫度,上廁所時注意保暖


7. 平時要運動歐


另外,平時還要注意身體的緊訊~~


小紀搜尋網路發現這篇文章不錯,給大家參考


以下藥學博士黃楷能的提醒


中風前兆:


    第一期:手指末梢,感覺若有似無發麻,由於心臟的經絡通過中指,所以通常是中指最容易發麻,如果這種情形持續,往往在半年到一年左右,容易發病。


   第二期:頸椎兩側的筋肉緊繃而僵痛〈感冒、睡眠不足、血壓偏低、睡不好也會有此症狀〉,通常伴有頭痛、頭暈現象。往往在三個 月到半年發病。


    第三期: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會昏睡,由於心包絡經穴此時活躍,整個頭頸部都容易不舒服,臉部發熱,耳朵發紅,嘴唇臉部發麻。 這時已經很危險了,往往在十五天到一個月發病。


    第四期:頭暈眩、後腦神經痛,手腳容易暫時性麻痺,或常常口齒不清、 暫時失去記憶現象,往往在一天到一週發病。


    第五期:頭左右劇烈邊痛,往往在三分鐘到五分鐘發病。到第三期已經很危險了,必須儘快治療。


如何預防中風?


一、應避免長期往復的器官缺血再灌流,要有效地控制血壓。


二、控制並減少短暫性腦血管缺血發作,一旦小中風發作,必須立即治療。


三、重視中風的先兆徵象,如頭暈、頭痛、肢體麻木、昏沈嗜睡、性格反常時,就應治療。


四、消除中風的誘發因素,如情緒波動、過度疲勞、用力過猛等,應自我控制和避免。


五、及時治療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,如動脈硬化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高血脂病等。


六、飲食以低鹽、低脂肪、低膽固醇為宜。


* * *


祈願  佛菩薩護佑  有情眾生  善心長存  遠離病痛


 


素食飲食指標(六~八)口味清淡天然食材運動保健康

Dear all:


剛才整理資料時發現,素食飲食指標6-8還沒寫阿...


 Sorry ~~~


趕緊把素食飲食指南六七八補上來


原則上指南六七八,主要在提醒烹調習慣、食材選擇及生活習慣上作建議


素食飲食指南(六)口味清淡少油鹽糖



 



其實在烹調食物時只要把握二個原則


一、以呈現食物 原味為首要考量


1. 簡單烹調 :就如,烹調杏包菇時,只要燙過或烤過,就加些鹽或黑胡椒等,能吃到菇菇原有營養;鮮味。就如下圖


 



煎奶油七味杏鮑菇(奶素)



 


 



也可以加一些"起司" 變化口味


奶油起士炒蘑菇(奶素)




 


2. 少油烹調 如半油水烹調,即先用小火加少量油,如放入薑、香菇等食材爆香,再加入蔬菜拌炒時同時加少許水,加入的水量,只要是以不沾鍋的水量即可。


或者烹調蔬菜時,於起鍋時拌些橄欖油,也能增加光澤與口感。


當然也可以先將食物用水煮熟再涼拌一下,


同時達到"少油"與"美味" 的目地,像這道冷盤竹筍沙拉,在夏天可是超受歡迎的呢! 


 



 


 


二. 不過度烹調 / 調味,例如別油炸後又紅燒; 或者燒烤過久; 常吃煙燻,


重口味食物。這樣不僅食物的營養沒了,還可能會吃致癌物ㄡ



素食飲食指南(七)也是以不吃過度烹調食物為出發點。


.



素食飲食指南(七)選擇非精製、少加工食品



素食飲食指南(八)多運動




 



 


 


說真的  "運動" 是忙碌的現代人最不容易做到了,


但 anyway~~ 再忙也要抽空出去走走,運動一下,


多運動,促進新陳代謝,身材才不會走樣歐!!!


 


其他篇幅請參考 :


素食飲食指標(五)水果於正餐同時食用


 


素食飲食指標(四)深色蔬菜富含營養素 


 


素食飲食指標(三)選對烹調用油,增加堅果的攝取


 


素食飲食指標(二)多吃全穀類食物,最好搭配豆類一起吃


 


素食飲食指標(一)依素食者種類,選擇多樣化的食物類別


 



膠囊是葷的還是素的?

很多人問小紀 "膠囊" 是葷的還是素的??


因為吃藥或者保健食品時,看見 "膠囊"時,就開始疑惑它是葷的還是素的??


膠囊的主要原料是  "明膠Gelatin/ 吉利丁",而"明膠"為牛骨或豬皮等動物性食物所提煉,


所以是葷食。


那素食者該則麼辦呢?依個人信仰不同,有幾種選擇~~


           


1. 把膠囊當作"藥品"的一種成份,


    因為當身體不舒服時,吃藥或服用保健食品,其目的就表示要 "治病"摟,病好了就不吃了!!


2. 若是很嚴格的素食者,連"藥品"都不能有動物性成份時,


     則與醫生商量,是否有其他藥品可替代,或者相同藥效不同劑型,如錠狀. 粉'狀. 口服液劑型...


     如果將膠囊撥開服用,不影響藥效時,就內容物和著水喝摟; 如果內容物味道不好就加些糖試試吧


3. 也可選擇"素食膠囊"的產品,即植物性膠囊。


     植物性膠囊原料來自於松木或棉花之纖維素提煉而來,學名稱為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


     (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) ,簡稱為 HPMC 。 市面上已相當常見了!!


     所以,提醒大家~


     選購產品時要看清楚外盒上標示,注意成份欄中若有標示 "明膠" "膠囊" "動物膠"


     就都是屬於葷食的歐!!


              


    小紀上回去看中醫,醫生開藥方時,問我藥粉有動物性成分OK否,


    小紀習慣會問 "不用此味,有沒有可替換的藥材?"


     醫生說 : 沒 !


    所以,就依照醫師處方吃藥摟!!! 這是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想法吧~~~


    因為,小紀想堅持吃 "素食" 的一致性,但又不想太"為難"他人,讓人生煩惱!!


    假設,因成全自己吃素食的善意因緣,導致讓他人生煩惱,就造下一個"非善意"的因緣,


    這個非善意的因緣,是不是下一次又要去"化解",如此的因果循環...


   ~ ~ ~


素食飲食指標(五)水果於正餐同時食用

素食飲食指標(五)水果於正餐同時食用



於素食飲食指南五提到的 水果正餐同時食用


也就是水果可於用餐時同時食用,


主要是因為 :長骨頭的營養素 及造血營養素 ,多存在於葷食食物,


而素食植物性食物中雖然含有,但較不易為人體吸收,


能幫助 吸收的方式,除了多運動、曬太陽(補充維生素D)之外,攝取


維生素C於酸性環境下也可以幫助鈣的吸收。


也需要在酸性環境下幫助其吸收,所以用餐時可飯、菜、水果可以一起


吃。


例如:小紀之前的素食料理DIY


1.水果入菜--鳳梨炒豆腸 




2.水果當盤飾也可以吃




3.水果優格餐



4.輕食料理--蔬菜水果燒餅堡



5.水果做成焗烤也很好吃



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:櫻桃、柳橙、柳丁、柑橘、奇異果、檸檬、金桔、橘子、草莓....等


其中又以當季的水果含量更多,大家要多多攝取喔!

 


素食飲食指標(四)深色蔬菜富含營養素

素食飲食指標(四)深色蔬菜富含營養素



 


在素食者飲食中常會聽到 五色飲食建議


每餐要選擇 綠、黃、紅、白、黑五種顏色的食物,


因不同顏色的食物代表含有不同的營養素,所以必須都攝取到


這樣才會營養均衡,身體健康。


深色蔬菜,如深綠色蔬菜、菇類、藻類等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,


尤其是 藻類含有素食者易缺乏的維生素 B12,所以每餐都要攝取歐。


為何"維生素 B12"這麼重要 ?


 


讓小紀獻寶一下 :因為 ~


 



1. 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貧血。


2. 維生素B12,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(葷食),所以植物性食物含量很


    少(素食),所以素食者若不注意飲食會缺乏歐。


3. 蛋奶素者 - 從牛奶,乳製品、雞蛋等食物可攝取到。


4. 奶素者 -  可從牛奶及奶類加工品乳酪等食物可攝取到


5. 全素者 要從藻類,如海帶、紫菜等攝取歐!


6. 如果是胃、腸功能不好的朋友,要多注意吸收問題。



 

 


* * * * * * *


 


素食飲食指標(三)



素食飲食指標(三)選對烹調用油,增加堅果的攝取



從涼拌、炒菜、油炸食物,所適用的烹調用油皆不同,


1. 含不飽和脂肪酸多的油,較試用"冷盤;涼拌方式"


例如 :例如未精製過的橄欄油、芝麻油、葵花油、及紅花籽油等植物油都含有比例很高的


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。上述有些精緻過的植物油即可炒菜、烹煮食物。


2. 含飽和脂肪酸多的油,較適用"油炸食品"


   例如 :精製過的大豆油。


但是,目前市售的烹調用油很多都是「調和油」,他們將不同的植物油精緻過了來提高烹調溫度,所以您會看到有些油品雖然含有橄欖油、紅花籽油、但是用於煎、煮、炒、炸。


建議:選擇油品要仔細看產品上的標示,包括同時還要考慮飽和脂肪酸、不飽和脂肪酸含量、精緻化及其發煙點。


堅果類食品:如腰果、松子、核桃、南瓜子、芝麻、杏仁等等,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,平時可以補充攝取,但是也不可以攝取太多,因為它們是屬於高熱量的食物。


 


素食飲食指標(二)




素食飲食指標(二)多吃全穀類食物,最好搭配豆類一起吃



so


1. 吃麵包時,可以選擇全麥麵包或者一片白吐司+一片全麥吐司一起吃,增加全穀食物的攝取.


2. 煮飯時,可用2/3白米+1/3五穀米或糙米,若剛開始吃不習慣,從1/10開始增加五穀米也很好歐!


3. 因為全穀類食物口感較硬,如果家裡有老人家的,記得煮久一點歐..


4. 穀類+豆類的烹調其實很簡單,如 加紅豆、綠豆的粥品。


 


5. 加薏仁、大麥、燕麥煮粥,也是增加穀物種類作法歐!


 


有人問小紀,那如果吃八寶冰,加紅豆、綠豆、薏仁、蜜豆


算不算穀類+豆類的吃法


 



 


 


叮咚 答對摟


 


小紀,要去運動了~下回聊 ...


bye ~


素食飲食指標(一)

很開心  衛署前幾天公佈了 …


新版「國民飲食指標」、「每日飲食指南」及


素食飲食指標


來看一下(一)依素食者種類,選擇多樣化的食物類別



所以,


1. 有喝牛奶的,請選擇低脂牛奶,一天喝360cc ~ 480 cc


    補充優質蛋白質、鈣及些許維生素礦物質


2. 不喝牛奶者,每天一杯豆漿、糙米漿或是綜合穀物粉加些高蛋白也好~


                   


 


Baby適合喝配方羊奶粉嗎?




有格友詢問 ~ 我家寶弟從出生至今都是喝配方羊奶

到底是配方牛奶還是配方羊奶比較適合BABY ?


     



Baby食用的奶粉(0-1),只要是經衛生署核可者  無論是牛奶配方或者羊奶配方  都可以食用


建議查詢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網站  核可資料 如下....


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 --> 食在安心 -->營養與健康 -->


 嬰兒配方食品及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管理  第三頁









嬰兒配方食品及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許可資料查詢


中文品牌處  輸入  羊奶粉  畫面如下 ~





















一頁一頁查詢瞜 ~


 



 


1歲以下的奶粉  無論羊奶或者牛奶  其成營養分比例都是經過調配的  如蛋白質中酪蛋白與乳清蛋白的比例會調製與母乳相近  維生素 礦物質等營養素  也都會調整


所以其組成已經與原本的牛奶  羊奶 不同了!


  一般市售的羊奶或牛奶(鮮奶會建議一歲以上食用 !



給  用心的媽咪



面對輻射污染該有的準備(一)概論

Dear all: 很早就想寫些輻射飲食防護的文章,但因為太忙,so利用假日給他拼一下摟


先認識一下輻射基本概念及可能的傷害



. 輻射基本概念 :


     輻射是以波、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傳播的一種能量。


     核輻射是指來自於原子核的輻射。


     影響人類的核輻射主要有三種,即α、β、γ射線。


     所以,瞭解α、β、γ射線的特性及對人體的傷害,這樣才能尋找出避免傷害或減輕


    傷害的方法。


    (一)α射線對人體的傷害 :    α粒子具有較大的質量,較多的電荷,但它在物質中具有較小的穿透力,射程也短


所以在體外只要用一張普通的紙就能擋住。即穿著衣物就可擋住!


有些報告甚至說α射線無法穿透人體皮膚角質層。所以能把α粒子檔在體外,那麼α射線對人體的傷害相對地也不是嚴重。


但若藉由眼睛黏膜、呼吸進入人體內的α粒子,它本身所帶有的能量會存積在較短的範圍內。


如果α粒子所釋放出的能量沉積在某一器官,就會對該器官的細胞構成大幅度的傷害。

(二)β射線對人體的傷害 :β射線是由高速電子組成,比α射線有較大的穿透力,能穿透皮膚的角質層使組織受到損傷,但它很容易被有機玻璃、塑膠或鋁板等材料所阻擋。所已有遮蔽的場所就可以阻擋待β射線的傷害!


但若被β粒子照射,在體外主要的傷害是局限於皮膚表面和表層皮膚組織。


   β粒子進入體內,引起內照射的危害,比起α粒子所帶來的損害較小。因為β粒子的穿透力較α粒子大,所以釋放的能量是被較大體積的器官組織所吸收,也因為大體積的關係所以分散β粒子的能量,引致的器官損傷也因而相對地較小。


(三)γ射線對人體的傷害 :


γ射線與X射線類似,也是由看不見的光子組成的。其穿透力最強,能穿透 一米 多厚的水泥墻。


當人體暴露於γ射線,所有器官和組織很可能都受到照射。因此,α粒子、β粒子和γ射線相比之下,由γ射線所引致的外照射危害最嚴重。
所以的防護主要在
體外,外照射的防護最重要。


由於具有高穿透力,γ射線甚至可穿透人體。就內照射而言,γ射線所釋放並被人體器官、某一細小組織所吸收的能量相對地較低,所以對該器官引起的傷害也較小。


故由γ射線所引致的體內照射危害,比αβ射線都小。


下圖為比較說明 ...



~ 下一篇將聊聊食物的防護建議...


* 若需詳盡資訊建議參考網站:


1.原子能委員會  輻射防護資訊


  http://www.aec.gov.tw/www/fukushima/index_06.php


2.食品藥物管理局最新食品輻射監測


   http://www.fda.gov.tw/itemize_list.aspx?site_content_sn=2356